曲軸是發(fā)動機的主要運動部件之一。工作過程中,伴隨著曲軸的裂紋、磨損、變形等耗損的發(fā)生,積累到一定程度將導致故障,甚至造成重大經(jīng)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。為此,有些必要及時進行分析和檢驗。
曲軸的裂紋多發(fā)生在曲軸曲柄處(主軸與曲柄銷之間的內(nèi)拐角處)以及油道孔處。前者嚴重時將造成曲軸斷裂;后者多為軸向裂紋,沿斜置油道孔的銳角邊軸向發(fā)展。曲軸的裂紋的裂紋是應力集中引起的,另外,曲軸變形和修磨不慎會使過渡區(qū)的應力陡增,加劇曲軸的疲勞斷裂。
常用的檢驗方法一般有磁粉探傷法或浸油敲擊法。
磁粉探傷有預處理、磁化檢查、退磁和后處理等幾個程
⑴預處理:清除曲軸表面的油污、鐵銹等;有非導電覆蓋層的曲軸必須通電磁化時,應將其清除干凈。
⑵磁化檢查:曲軸磁化時應根據(jù)所使用的材料的磁性、曲軸尺寸、形狀、表面狀態(tài)以及可能的缺陷情況,確定檢查方法、磁場方向和強度、磁化電流的大小等。
⑶退磁:將零件從逐漸減小的磁場中緩慢地抽出。對用交流電磁化過的曲軸進行退磁時,可用交、直流電兩種方式進行退磁;對于用直流電磁化的曲軸,只能用直流電進行退磁。
⑷后處理:曲軸探傷完畢后應進行后處理。若是用油懸液進行檢查的曲軸;可用汽油或煤油等溶劑去掉零件表面上殘存的磁粉。
根據(jù)曲軸的工作特點和失效特征分析,曲軸的主軸頸和連桿頸的磨損是不均勻的,且磨損部位有一定的規(guī)律性。主軸頸和連桿頸的徑向最大磨損部位相互對應,即各主軸頸的最大磨損部位基本上是最靠近連桿頸的一側(cè);而連桿軸頸的最大磨損部位在主軸頸一側(cè)。
連桿軸頸的徑向不均勻磨損會引發(fā)連桿軸頸軸向的不均勻磨損,會使連桿軸頸磨成錐形。
主軸頸的不均勻磨損會降低主軸頸的同軸度,往往造成曲軸的斷裂,也會使軸頸表面出現(xiàn)擦傷和燒傷現(xiàn)象。
檢驗的方法是,首先檢查軸頸有無磨痕和損傷,測量主軸頸的圓度誤差和圓柱度誤差。
對曲軸短軸頸的磨損以檢驗圓度誤差為主,對長軸頸則必須檢驗圓度和圓柱度誤差,曲軸主軸頸和連桿軸頸的圓度、 圓柱度誤差不得大于25µm,超過該值,則應按修理尺寸對軸頸進行磨削修理。
曲軸彎曲是指曲軸主軸頸的同軸度誤差大于50µm。若連桿軸頸分配角誤差大于0°30’,稱為曲軸扭曲,曲軸產(chǎn)生彎曲和扭曲變形,多數(shù)情況下是由于使用或修理不當造成的。一是發(fā)動機在爆振和超負荷條件下工作;二是個別氣缸不工作或工作不均衡;三是曲軸的各道主軸承松緊度不一致;四是主軸承座孔的同軸度偏差增大等,這些都會造成曲軸承載后的彎扭變形。曲軸彎曲變形后,將加劇活塞連桿組和氣缸的磨損,甚至加劇曲軸的疲勞斷裂;曲軸扭曲變形,將影響發(fā)動機的配氣正時和點火正時。
經(jīng)驗證明,曲軸扭曲變形主要是燒瓦和活塞卡缸(脹缸)造成的。此外,對于車輛的發(fā)動機來說,若利用該車牽引拖帶其他設(shè)備,起步過猛或者緊急制動等,都會引起曲軸的扭曲變形。
檢驗曲軸彎曲變形應以兩端主軸頸的公共軸線為基準,檢查中間軸頸的徑向圓跳動誤差。檢驗時,將曲軸兩端主軸頸分別放置在檢驗平板的V形塊上,將百分表觸頭垂直地抵在中間主軸頸上(與兩端主軸頸相比較,因中間主軸頸兩側(cè)氣缸進氣阻力最小,中間主軸頸負荷最大,因而往往在此處的彎曲最大);慢慢轉(zhuǎn)動曲軸一圈,百分表指針所示的最大擺差,即為中間主軸頸的徑向圓跳動誤差值。若大于0.15µm,則應進行校正;低于此限值時,可結(jié)合磨削加工主軸頸的方法予以修正。
曲軸扭曲變形檢驗可將Ⅰ、Ⅵ缸的連桿軸頸轉(zhuǎn)到水平位置,用百分表分別測量Ⅰ缸的連桿軸頸和Ⅵ缸的連桿軸頸至平板的距離,求得這同一方位上兩個連桿軸頸的高度差ΔA,由ΔA計算出扭轉(zhuǎn)角θ,若θ大于0°30’時需進行校正。其中,θ=(360°ΔA)/2πR=(57ΔA)/R,R為曲軸半徑(mm)。
曲軸是發(fā)動機的重要運動部件之一,因曲軸故障而引發(fā)的事故時有發(fā)生,因此,在曲軸發(fā)生斷裂等重大事故前對其裂紋、磨損和變形等耗損形式進行分析及檢驗,對于提供修復決策,提高發(fā)動機使用壽命,預防事故發(fā)生等都是極其重要的,應重視對發(fā)動機曲軸的耗損分析及檢驗。
|